呼吸在武術運動中作用甚大。一種套路是否能夠飄然穩沉,主要取決于呼吸。息均氣定,心中有數。若呼吸不調,體內機能混亂,氣血不暢,肌肉緊僵,一路拳下來努氣筋暴,于健強身體無益。
近來,《武當》連刊馬雷石老師的《秘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精解》,其中多處都有呼吸引導之法。例如"手起時為吸氣,意念引氣從下丹田經會陰--長強穴--命門--夾脊--玉枕穴--百會穴。同時百會上提,目視上方,落手時為呼氣……膻中至氣人下丹田"。馬雷石先生還稱此為小周天能全身貫氣。筆者對此頗有異義,希望通過此文能求教于馬雷石先生。
任何一種拳法在開始演練時都要求調整呼吸,松周身,行拳之時雜念全棄,萬慮歸一,專注于拳、腳、身法上,如此神不外馳,精氣不散。所以每行拳完畢雖有微汗滲出,但卻有周身舒適,全身輕盈之感,頭腦清晰,反應敏捷。如果在行拳過程中不是靜心調息,而盲目以呼吸配合意念上行下落,必會牽制思維,影響神氣的聚斂,多會出現胸悶氣短、頭痛等反應,也影響意的發揮,不能忘身取形,動作亦可能上下不隨,左右不二力,不能相爭(即影響動作的配合)則拙力現,氣機滯而意斷神停,就不能達到周身一家的效果,整體力量難以發揮,心意拳之六合也就無從體現了,也與文中所引拳譜:"抱六合,無散亂,氣行全身得自然"相悖了。所以呼吸為至要,調息在自然,如強加引導還能自然嗎?如此怎能暢血液,舒筋肉,全身得自然?
在《形意拳譜》中有"呼吸合道"一章,言共有三節道理:初級道理乃是色身上事,即練拳術之準繩,呼吸任其自然,有形于外,謂之調息;二節道理謂之身法上事,呼吸有形于內,意注丹田,謂之息調;三節道理乃是心腎相交之內呼吸,無形無象,綿綿若存,似有非有,無聲無臭,謂之胎息?傆^此三節,實為三豐祖師凝神調息、調息凝神的應用,其中一節道理言調息之功:呼吸任其自然,有形于外;亦有雙重道理,有形于外一指存在鼻息,二指言呼吸可配合動作,例如出手為呼,收手為吸,起手為呼,落手為吸,但二者的前提即指呼吸任其自然,非要引導。至于二節、三節,則是進入神凝氣穴的境界,決非苦苦導引所能望其項背者。
還要補充一點的是,關于一節道理有形于外之說。對于以自然調息為度且套路熟練者,在行拳時都會產生一種收放,即術語所指的鼓蕩,與呼吸是相配合的,手心腳心亦有反應,站樁則更為明顯。
"精解"一文中又言:"此兩掌上鉆,出手發力為陽,皆用內勁配合呼吸"。但內勁又為何物?據經典所言,內勁是一種本能之力,它出于自然,發動時如蛇驚,似火燒身,又若虎撲。王薌齋先生曾于站樁歌要言中說:"神動似山飛,運力如海溢,一觸即爆發,炸力無斷續",如是這種力道,何以規定何時用呼,何時用吸?我們能做的僅僅是任其自然相合而已。
再從中醫角度來看,人身有奇經八脈,內有真氣運行,晝夜不息,周流無終,而肺朝百脈又縱呼吸,這樣看來,呼吸自然會影響氣脈的運行。要知真氣運行有其自己的規律,如以意念導氣,稍有不適則會使氣脈不調,久而閉塞不通。中醫言:不通則痛。致使產生一些病癥,稱為邪火強運之弊癥,其危害是巨大的。如按任督二脈引導則容易產生火炎熏燒雙目,太陽作痛,口舌燒破,腦溢血等癥。故不可不慎重。
道家稱呼吸為風火,對此則更為慎重,不敢強行為之;《性命法訣明指》中千峰老人說:"欲修真道,不求元氣之本,而反求其末,徒耗精神而已,若專拉空車認為得道,日久必染背酸腹脹眼翳之疾。"此說拉空車,即指強意行周天。對于初學者不用說導引,就連"氣沉丹田"也是感覺不到的。
《仙學真詮》中俞玉吾曰:"丹法之要,在乎通任督二脈……乃自然之運也,非熊經鳥伸,吹噓呼吸之運也……周流不息,皆自然而然。即不是動手腳做成的,今人不知虛無自然,默默運用之理,妄行引導,存思注想,遂成妄想作用,反致奇病,如白蓮道人黃腫,運氣道人氣盅,皆其驗也。"
《內煉金丹心法》真銓曰:"火候本只寓一氣進退之節,非有他也!煉藥爐中之火雖屬有為,必竟要合天然自在為妙,不如是則進真氣,縱用水符,亦是水火煮空鐺而。"
此上不過引經據典卻也從中窺得一斑,因呼吸一事至關重要,故斗膽不韙而作,還望馬老師及諸君見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