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力大無窮”只是個構思, 一個所有人的愿望,想力大無窮和做不做得到是兩回事。關節、肌肉都分了陰陽,用上力了,不須很多就那么一點點,加起來自然就力大無窮,無須拿臉做色就能打;瞪眼鼓勁,把腰繃成一個鐵板,心里再狠也出來力,打起來自然眼慢手遲。 所以,內家高手平時看著都是懶懶的,滿臉平靜,從不動怒,一但下了決心,則動如脫兔,立取首級!
松是很難練的, 腰胯上的肌肉, 沒練到時, 感都感覺不到, 怎么能命令它松了。脊椎上有很多肌肉, 特別是腰下部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,我在練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,練到之后才知道原來那里也是可以動的, 而且還力大無窮,內功的力量全是從那幾塊脊椎上來的。人體是個大彈簧, 就是說的那幾塊脊椎上的肌肉。丹田, 丹田, 也是說的這幾塊英文叫著“lumbar and sacral curvature”的骨頭。這幾塊骨頭有了開合,動起來了,人就能生出膽色,碰著老虎都敢咬一口,十個泰森算個啥。勇敢可不是憑空來的!
松軟也是一把力氣,是分了陰陽的力氣,松要從力中來,這是不傳真訣。 李雅軒說要“大松大軟” 許多人誤解了,害了他們,以為每天揮下袖子就是練功夫,可不可能。要想練松,得上力, 籃足排球、沙包、舉重, 什么都得來一下才行, 但這只是入門的接引,萬萬不可沉溺其中。松是力,在力中找,只是得有懂勁的師傅在旁指導,不能自作主張,亂想象,亂發揮。李雅軒的“大松大軟”那是說給入了門的聽的, 是功夫上高檔次的手段。入門的時候可以搞點亂七八糟的東東, 但往上走只有“大松大軟”才是正道!李雅軒是個老江湖,什么都講,偏就不講最基本的入門練法, 不過入門也的確講不出什么普適性的東西,全看個人悟性和機緣,入門的練法得因材施教。小子我在此多說幾句,是不忍看有心向學之人被奸人所害。 內功全是力量, 只是有許多精細活在里面。靜坐、冥想、服藥,什么丹也好,咒也好,全是騙人的。真要功夫的,你就放開手打, 打不贏你個生手, 就是假貨,眾兄弟萬萬小心。
內功力大且持久, 更妙的是反應奇快, 與人斗每每站盡先機。 何以能如此,全是“意在勁先”之妙。 意和勁也是一對陰陽, 有先有后, 互為因果補充。內家拳勁去如射箭,有去無回(回的時候已經是第二箭了),對方在躲避這一招時, 我的“意”已經在根據他的動作準備下一招了。這下一招, 用的就是剛才那招回頭的勁力, 正好來的急。拳經上講“往復須有折疊”, 就是說靠關節的轉換把這回頭的勁變個方向再打出去。內家拳以懂勁始, 等有了勁力了,再往上全是練敏感,練觀察,練這個“意在勁先”。內家拳,勁意分陰陽, 敵人只逮得到過了時的“勁”, 永遠也逮不到因敵而動的“意” 。內家拳敢號稱不敗,全在于此。
小子我說:岳王的白蠟桿大槍是內家功夫之祖。 那是因為白蠟桿有彈性, 存得住能量,可以和人合成一個大陰陽。 使得動白蠟桿的一定是懂陰陽之理的, 懂陰陽之理就是內家拳。 現在好些人練抖白蠟桿子是把它當成上力量來手段來練, 這是走偏了。白蠟大桿子長丈余, 沒點力槍頭都抬不起來,但這力可不是手上的力,手上的力再大都不夠, 只能用腰腿的力,手得松軟了,聽到了桿子的彈力才抬的動這桿槍。我師傅教我等練這桿子時 , 要求得手臂伸開,一只手抓住槍把, 丈長的桿子得端平了, 一端最少就是半小時。這就是我太極門的不傳絕技“大槍樁”。“大槍樁”練的是人槍合一, 死力氣是端不了半小時的。只有把人體的陰陽運開了,和槍的陰陽一體了, 才支撐得半小時以上。 說白了, 就是要全身關節、骨骼微微的抖, 和白蠟桿大槍一起抖,槍和人抖成一體了,肌肉有張有弛,輪流地休息著,要端多久都行。端“大槍樁”時, 槍頭一直微微地顫抖著,槍頭里裝的鐵彈子細細地響。 若是練得更好的, 手不見動, 槍頭就能舞起來。“抖大桿子是用來練聽勁的”, 這句話千金不易。眾兄弟知道內家拳和兵器的陰陽之理,勿亂傳,切不可傳與外族,不然定遭天譴 。
練過了 “大槍樁”, 就能聽到自己的槍了, 這槍和人就有了感情。 一摸槍桿你就知道槍想干什么, 任何加在槍頭上的一點小小的力量你都能感覺到。楊露蟬之子楊班侯能用大槍點死玻璃上的蒼蠅而玻璃不碎, 可見其聽勁之好,槍法之高。我師傅槍頭只須一點,青磚墻角的磚,要那塊就下來那塊,這全是靠的聽勁, 若是用蠻力就是把桿子頂斷了也沒用。太極拳聽勁是徹頭徹尾的功夫, 永無止境。 聽勁好, 力量才大得起來, 能干許多匪夷所思的事, 比如點穴。 人體的穴位全在關節和肌肉的最里面, 沒有變化的力就是撞斷了骨頭都點不了穴, 因為撞的過程中肢體受力會動,穴位也跟著移動了。 要點是要力量夠大,時間夠了,穴就點上了。 被點了穴,那塊肌肉就不聽使喚了, 和骨頭脫臼是一個道理。 解穴,只要反方向拍回來就解了。 人身上穴位到處都是, 小子我自己為方便記憶的總結就是, 凡是關節, 肌腱,和肌肉的中點都是穴位, 打上了這條肌肉就“脫臼”了。穴位,我個人判斷就是人體運動的關鍵點,
好比一個大城市的公路,總有幾條不大的路,很關鍵,一但堵了就癱一片。
民國初年上海有個神針黃, 妙手回春,曾一針治好了輕工巨子張騫多年的陽痿,名重一時。 老外醫生問他穴位是什么時, 神針黃說:穴位是活的,只有活人才有, 解刨是看不到的, 穴位的發現是上古先賢功夫練到極處自己感覺到的。神針黃的針是純金所鑄極柔軟, 長有一尺, 比發絲稍粗, 頭是鈍的,平時就纏在手指上當戒指用。如此一根軟針, 要打進肉里, 繞著關節內臟打在最隱秘的穴位上, 可想神針黃的聽勁有多好。 神針黃給袁世凱治頭痛時, 金針打進去有半尺。八十年代專門拍過一個電影講神針黃的故事。 神針黃練功的方法就和內家拳相似, 全靠好聽勁。 太極門練點穴從不戳沙袋,全靠打拳時, 把神意灌到指尖,指尖和全身陰陽相通一體了,就能點穴了。點穴指法其實就是槍法、劍法。一槍點掉墻上的一塊磚,其他的磚紋絲不動,不就是點了墻的穴嗎。
兵器和拳是一回事。
大槍練出了聽力,兩馬相交,兵器一碰,大槍有如靈蛇, 順著對方的兵器就鉆進去了,大將殺敵從來只此一招。白蠟桿子的大槍是有生命的神器, 槍有自己的陰陽之理,彎了就要直, 直了又要彎, 扎了左就往右, 劈了前自會去擋后面。對方越是個力大如牛,使重兵器的猛將,越好打。他要是把我的桿子頂彎了,我才高興呢, 槍把只一轉,力都不用, 槍頭彈出去, 又再扎他一個。馬踏連營,被團團圍住才好呢, 槍槍不落空。人槍合一, 槍想往哪里去我就送他去哪里, 我眼到哪, 槍就自會扎哪里。人只要不斷地給槍以能量和神意, 槍自會幫你打點四下。
白蠟桿大槍只要有能量, 就沒有破綻?堪紫灄U的彈性槍頭的旋轉非常迅速, 敵人無機可趁。就是以一敵二也不怕, 腰一發力,槍頭擺個一百八十度,能同時蕩開左右兩邊功來的兵器。槍頭擺圓了,就是射來的箭雨都擋得住。 一但槍不抖了,可就現了空門,大槍如果不是靠的白蠟桿子的彈性, 槍頭又慢又沒殺傷力,白蠟桿直接用力捅威脅很小 ,很難刺穿鐵甲,最關鍵的這樣做很慢。內家高手碰見了內家高手,聽勁好的那個能把對方槍上的動量耗掉,槍不彈了是最可怕的, 比被人圍攻還可怕。這時,敵人已經搶到身前,再發力把槍旋起來已經沒有時間了。
太極槍法里有一招“敗式亮掌”, 練的就是大槍如何“死里逃生”。 “敗式亮掌”很簡單, 就是后退扯個架式,一手高舉, 如同文革中跳忠字舞常用的造型, 看不出有任何高妙之處,但這一招其實是大槍的敗中取勝法, “拖刀計”、 “回馬槍”、“ 撒手锏”遠不如這招兇險。 如今, 知道“敗式亮掌”真實用法的人, 已經沒有幾個了,能練成了, 更是絕無僅有。“敗式亮掌”其實是棄槍取勝的最后手段, 天下沒人能逃過這魚死網破的最后一擊。 “敗式亮掌”一手高舉, 意圖是棄槍取背上的單刀,刀槍合擊。這就象象棋里的雙將絕殺, 敵人逃無可逃。至于如何刀槍合擊, 小子我就不能再多說了,眾看官還請見諒了。太極槍法練到了“敗式亮掌”的刀槍合擊就算功德圓滿,可以下山助明主、取功名、解天下蒼生之倒懸。
槍法是全世界只此一家的中華絕技, 而劍法則是槍法的變種。 內家劍法純是槍法, 絕非刀法, 劍法武當劍訣有一句“若把劍來當刀用, 笑死三豐老劍仙”。內家劍法, 斗劍時是絕對聽不到兵器相碰的叮當做響之聲的,一把劍最多就是輕搭在對方的兵器上劃行,而劍術的精妙全在于因敵而動,一擊成功。內家劍法里劍的動作并不多, 練得是身法, 特別是腰腿。功夫成了想下山,少林弟子是要打過十八銅人陣, 而武當弟子則是要用一根小竹竿跳到樹上刺下一只猴子。少林弟子遍天下, 武當則代不數人, 別說刺下一個猴子, 就是兩腳上樹這招練成的也沒幾個。 武當只要每代人能出一個練成了劍法的留山任教, 也不至于凋零如此。 內家劍術對劍本身的要求并不高, 一根竹子都行, 什么都沒有時,食指捏個劍決也是一把劍。刀槍劍棍,劍術才是至尊, 而劍術只不過是內家高超身法的應用而已。
槍法、劍法只有中國才有, 日本和西方都沒有。 日本的劍盜是刀法, 而且還是送命的笨刀法。 西方的大劍也是刀, 非常原始、樸素的刀法,不講究變化, 打起來要吃虧,越用力越倒霉。但西方的擊劍卻是個好游戲, 特別是花劍,但也只用到了劍的刺一個功能, 略嫌單調。中華武術要走向世界, 奧運會上那幾塊擊劍金牌非得全包了才行。 如果擊劍的場地是圓的, 小子我敢說有必勝的把握,就算依現在的規則, 有了好聽勁任然可以勝出,他日還請諸君看我在奧運上為太極二字正名。
西方大劍形狀如放大的中國劍,劍把很長, 用法完全是刀,雙手握持狂揮狂砍。西方人腦袋一根筋,只求揮劍有力, 從不想一劍劈空該怎么辦。為了增加力度, 西方大劍的劍把后面有配重,很重的一塊鐵疙瘩, 雕成各種花飾。配重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劍的尺寸(西方大劍已經太肥了)情況下增加劈砍的沖量,這個安排簡直蠢到家了: 大劍回手更難了, 而且增加了扭矩傷小指,搞不好劍會脫手的。 我有一根九尺長的FLYFISHING ROD魚 桿, 魚桿末端也有一個配重。 制造商的本意是方便CASTING,但我早就把配重卸下扔了。有配重了, 力就亂了, 根本聽不到桿頭魚線的力,魚線反而甩不遠。 我聽著魚線的力甩,腰力到桿巔輕輕一提一彈,只一個來回,整根九十尺的FLYFISHING 魚線就能全出去。 FLY CASTING最好的姿勢就是“白鶴涼翅”。
我不要配重是學的大槍握法。槍的握法是“槍不露把”,握槍的手要抓著桿子的最末端,一點木頭都不露出來。這樣握的好處是, 第一是在往回抽槍時不會打著自己, 更重要的是槍和手臂勁路相通, 這樣才能聽到槍端的力。 體院的武術教授編寫教材, 卻對如此基本的道理一無所知, 還出光盤到處現丑, 可想而知體委搞的標準套路是什么貨色。
西方和日本的刀法最大的漏洞就是沒有考慮砍空了怎么辦。 西方人好血勇, 似乎不屑于躲閃。 勇士用盡全力掄起幾十斤的大劍砍去, 本身已經失去了重心, 全靠對方的迎頭一擋才能站穩,要是對方不擋先就自己來一個跟頭。 這道理很簡單, 大劍的沖量不變,剛才用多大力和時間掄起來的, 現在就得用多大力和時間拉回來, 想變招哪里來的及。中國內家功夫比武中第一條規矩, 用祖師楊澄浦的話說就是“不能失中”, 意思就是要有力能收勁, 所以太極拳推手第一要旨就是不能靠到對方身上去, 一掌打空不可牽動了腳步。 如何才能做到呢, 就只有根勁,和前文所講的“分陰陽”。 日本刀法有和西方大劍同樣的問題, 而且還更糟, 日本的刀完全沒有重量, 一碰就飛, 卻又不走輕靈的路子。 日本刀其實源于中國唐代, 漢族刀改進之后, 就只有苗刀還是雙手長細刀, 但苗刀全是從下往上的勁路, 靠跳來發力并同時整個迅速地轉身以彌補空門, 故有“跳苗刀”之說。日本刀法則根本沒有任何身法可言, 一但出了空門只有死路一條。苗人和明帝國斗了三百年,以中華之大也只有苗人在朱乞丐的淫威下不服,苗人之勇悍, 其實戰經驗之豐富, 豈是異想天開的倭人可比。
內家高手使棍、使刀, 從不亂揮、亂砍, 全是勁從根起, 一點即收快出快回。 《水滸》里楊志殺潑皮牛二, 寶刀只往前一戳,牛二便血濺菜市場。 眾看官莫小看了這一戳,楊制使情急之下,隨心而發,刀法中規中矩,可見其家傳的好武學。這一招要是依日本劍盜, 準定是大吼一聲, 高高舉刀, 狠勁地下劈。 那牛二是膽怯的人,腳一軟,往后一倒,一準劈了個空,卻也免了場官非。日本人是真的不懂,從上往下劈看上去很美, 但慢! 從上往下,怎么著也得先舉起來, 再落下去。 這落下去時用的是重力, 重力加速度有限的很,那比得上腰腿上的千斤力。 英國科學家曾撰文分析足球發點球:好守門 員腰腿力大,輕而易舉就能跳起來接住射向球門上方的球, 而對地滾球,守門員倒地靠的是重力, 就算猜對了方向, 撲下來也晚了。日本人學什么都學不到家, 空手道莫名其妙地大喊,喊個什么,通知對方注意啊。中華正宗內家刀法從沒有向下砍的,全用刀身運化,用刀頭三寸戳。刀從不高舉,一舉高,根勁就斷了,而只要根勁在,就是千斤鐵錘砸下也不怕。 太極刀里就只有跳步沖刀打得高些, 但那也是向前沖, 不是向下。
韓幕俠曾以內家刀法做底, 為二十九軍編大刀法,專門對付日本傻刀。 日本人一根輕薄的鐵片, 從上劈下, 大砍刀橫刀扎馬,穩如泰山,用根勁一抬, 兩刀一碰, 若是向下力量大,日本刀當場就要斷,不斷也給磕飛了。 這時, 大砍刀也得了空間, 進步一沖, 一刀就削下日本人的脖子。 二十九軍的大刀,長城會戰,砍得日本人一點辦法沒有, 專門研制出鋼脖套, 也虧他想得出來。那幫鬼子就是到了今天也沒想通是為什么輸的,幾十年后總結經驗又發明個什么拔刀道, 真是可憐!人渣也配拿那二斤鐵。
民國各省都有國術館。 內家高手如韓幕俠、尚云祥都以國家興亡為己任, 遍練了很好的軍體拳。韓幕俠為二十九軍練的大刀法,就是其中的上佳之作。二十九軍的大刀法很講樁功和根勁, 日本刀那點力量根本砍不動, 而二十九軍的大刀沖砍過來, 日本刀一擋就被沖癟, 哪里防得住,連人帶刀一起被砍翻。 二十九軍的大刀法要求必須能一刀沖砍斷碗粗的毛竹, 毛竹有韌性, 都能一刀砍斷, 可想而知砍上日本人脖子是什么效果。只可惜, 現在的軍體拳乏善可陳,F在的軍體拳實出于少林的伏虎拳, 于樁功和根勁上不足,對腰力的練習不夠, 以前軍隊農村兵多, 農村兵干過重活腰有力還不明顯, 現在城市兵多了, 腰力本來就差, 還這樣練打起來恐要吃虧。
內家劍法大開大合, 很是好看, 但刀法和棍法就很小心。 刀棍在日本和西方都是亂揮一氣的, 那是因為幼稚不懂。 中國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度, 兩千年的戰亂培育出的武術老到、高深、匪夷所思,所以表面常讓人費解。 對于棍, 拳經上有“棍怕點頭槍怕圓”,使槍的,若是槍頭轉起圓圈來了, 就可怕了。“棍掃一大片”,使棍的時候橫掃很爽,但敵不得高手。橫掃掄起來后力大,但準備時間也長,先就得開了自己門戶才好用力, 欺負弱小也就罷了,遇到高手, 門戶一開,一剎那就打進來了。 掄棒亂揮的,看著可怕,但力量其實不大,一根棒能有多重,完全可以大膽搶進身。兩臂下垂,略向外撐護肋,剪步進身,看看棒要及身,運上根勁,只需一轉身,這個力就卸了。轉身時,手只一帶, 棒就是你的了。他要是聰明馬上就該扔棒別走, 若是還緊抓著不放,就真倒霉了。只要向他斜后方一邁步, 照著后腦就來一下。他手里撰著根棍子,哪里回的了身。世上的事就這樣, 沒有一成不變的好壞,打架時手里多根棍子是好事,但要看場合,聰明人該丟的就得丟,要是舍不得丟,就得丟了命?唇袢, 袞袞諸公,堂堂高坐,抓權不放, 干盡傻事。唐朝人稱廟堂那把交椅為“癡床”, 真是貼切!吹拉彈唱挺聰明一人, 坐上去就傻了。
好棍法得使得象槍法一樣才行, 動作要小, 守住自己門戶才是第一。 棍頭雖是平的,沒兵刃, 但真扎上也夠嗆。根勁一捅, 動作幅度雖小, 但立木承千斤,比掄上一棍可厲害多了。使棍時手要握在三分之一處,運棍要用腰力,雙手得換的勤,一條棍要把自己上下左右全罩住,先學會防護再想打人。打人要走中門, 只須腰一抖, 棍一點就夠了,除非對方確確實實現了敗象,萬不可放開門戶掄和劈,掄、劈的效果并比用腰力點一下只少不多。“點”是有后手的,點不上,棍或左或右一橫就能化敵人的攻勢, 掄、劈沒有后手,棍出去了抽不回來, 是送命的招式。內家刀法、棍法都很難看, 沒有什么大開大合的動作, 全都是轉圈和運化, 發力一點即收;日本的合氣仗之類的就很好看, 大喊大叫, 大劈大砍,爽得不得了。 真要到性命相搏時,他那一棒要么不敢用力, 要么用力就回不來, 到那時后悔也來不及了 。
中國的內家拳器械秉承內家功夫的陰陽之理, 以根勁為基礎, 化發一體, 功防一家,是世界冷兵器藝術的最高峰, 有不敗之能。 在今天的熱兵器時代, 雖然已沒有了馬上斗槍, 但內家功夫也還能用于指導軍器的研究、軍隊的體能和戰術動作設計。比如,用 根勁通到槍頭的力學原理用來分析步槍的設計, 就能難說無托步槍是個好主意: 無托結構由于重心在握持手后面, 極大地增加了一個疲勞的士兵快速又準確地大范圍移動槍口的難度。(無托設計還有很多更大的毛。 又如, 軍隊急行軍和長距離行軍多快多慢最科學, 內家的呼吸原理就可以給出一個漂亮的答案。
中國文化的陰陽之理和科學是不矛盾的, 對傳統文化一點研究都沒有就批評很難說就是科學的方法。給內家功夫中的陰陽之理一個科學的解釋, 正是我等這代人的責任, 在這里小子我只是開了一個頭。 粗淺地介紹了點兵器知識, 有于我自己的功夫好多還沒練到, 再多說已經不可能了, 請眾兄弟見諒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