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自測“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!保ㄉ掀--- 如何自測“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!(上篇)
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,是太極拳理的第一要領,做不到這一點,就學不好太極拳,更不要說去推手,做高手了。 最基本的,也是最重要的,更是最難的,這個難是沒有底的,對自己的要求越高,難度也就越高。所以,大家不要被“最難”這個形容詞嚇壞了。難度是沒有什么了不起的,是自己的要求定位的,可以自己掌控的。無論你是初學者,還是九段位的頂級高手,藝海無涯,難度無垠。你滿足了,你就沒有難度了,你永不滿足,你就勇攀高峰,永遠迎難而上,攻克難關。 所以說,難度是拳理對學拳人的要求,更是學拳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。要求可以對自己適當高一點,但是不能太高,不同階段可以設定不同的高度,難度過高做不到,就是好高騖遠,就是自不量力,這么為難自己,何必呢。 為什么我要在正文前說了這么一大堆呢,因為這是我自己的體會,我喜歡學拳明理,喜歡看書,太極拳太深奧了,越看越喜歡,越看感覺越難。也許,一個太極拳的起勢就會把你嚇到,因為你能完全做到起勢的要求,你已經是太極拳的高手。不信,你上網查查看,網上對起勢的論述文章,按照網上的要求,就起勢的準備工作你完全能做到嗎,“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,”這八個字,只是起勢的準備工作第一要求,后面的“二目平視,精神內守,氣沉丹田,待手心發熱”手心不發熱是不可以分腿提手的,那不是高手是什么。 嚇壞了吧,如果你不怕,你就往下看,什么叫完全的“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!立身中正,全身松透,就是要求習拳者的百會穴(頭頂的中心點)、會陰穴(兩個大腿內側交接的中心點)和兩個腳心連接線的中心點,三點成一線,垂直于地面,不能有前后左右的任何角度偏差。 要真正做到這一條是非常難的,下面接著看: 立身中正,全身放松,首先是習拳者的頭要正,不仰不俯,不歪不斜,略收下頜。 其次身要正,也是不仰不俯,不歪不斜,雙肩水平線,不可有高低或慫肩、緊肩,還要求胸部放松,背部略張,雙肩有意識的向外撐,但是又要放松下垂,腋下如虛含雞蛋,肋部肌肉也同時放松,前胸象貼著一個大圓筒。再次椎骨要拔長,腰、腹、背、頸部的肌肉要放松,胯以下往下沉,胯以上往上升,大椎穴(第七頸椎)好像貼到了衣領,稱為虛領頂頸,尾椎要內卷,腹部稍收,成為溜臀,以求椎骨的對拉拔長。 雙手要求自然伸直,要放松不可僵直,肩、肘、掌、指各關節,節節放松,掌心要空,十指向下,自然舒展,中指貼著褲縫線,并將意識直射地面。 雙腿要自然站立并攏,似貼非貼,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,髕骨對著正前方,胯關節要向敞開。雙腳并攏,也是似貼非貼,腳掌內扣,不可V字形,也不可八字形,角度偏差不可大于10°,腳趾也是朝正前方,腳弓要空,腳趾自然舒展,不可用力。 身體放松是要大松松透,人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要松透,每一個細胞、每一個毛細孔都要放松,好像在沐浴空氣,又好像有熱水從頭頂澆水,緩緩留到腳底,稱為“甘浴”。放松也包括臉部的每一塊表情肌肉,都要松透,不能有一絲絲緊張,看上去要很安詳,眼光內斂,嘴唇輕閉。只有全部的肌肉都松透了,立身中正了,人體自身的全部重量才會從頭頂垂直的下沉到腳心,再沿著腳弓均勻的下傳到腳掌,整個腳底受力均勻,擴大對地面的壓強,最終擴散到地面,越深越好,這叫“生根”。根深葉茂,根越深(以后的意識篇會詳述),你就站得越穩,這叫“站如松”。 “站如松”是我們的人體重力完全順應地球的引力了(在太極拳與萬有引力一篇中有詳細的介紹),人體自身的重量已經完全傳輸到地底下去了,此時的腳底每一塊肌肉和韌帶都是完全處于放松的狀態,好像踩在松軟的沙灘上一樣,這也是拳書上所說的“腳底松,一身松”,是道家哲學,太極拳理的“天人合一”的第一境界,太極拳理的第一要求。 應用上述原理,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兩個腳掌各部位的受力感受,來推測自己是否做到了立身中正和身體松透的要求,或者說做到了什么程度。初學者的腳底一定是受力非常不均勻的,前后左右無法掌控,隨著你的功力的不斷提高,腳底的受力狀況會逐步的均勻改善,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自我調節,而不是依賴照鏡子或他人提醒,對自學自修者特別重要,我因為是自修的,所以對此特別重視,F在,我把自己的感受公布給大家,給大家習拳時參考。 要想自我調節,首先要學會自我檢測。自我檢測,就是拳書上說的“內視”或“內觀”。通過內視自己的自測腳底的受力分布狀況,我們可以科學的測視自己的立身中正和身體松透的程度。內視自己是否完全中正和身體松透的方法很多,感受腳掌的受力分布狀況,只是其中的一個,一個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方法。 內視的其他方法,我會在以后的篇幅里逐漸介紹的。 剛才說了,人體在完全中正和身體松透的情況下,腳掌各部位應該是受力均勻的,并且人體自身的重量是可以完全傳輸到地底下去的,此時的腳掌應該和你的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、韌帶,都是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。如果腳底下哪一處的肌肉韌帶有緊張,必定身體的重心在哪個方向上有偏倚了。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分析一下: 如果身體前傾,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,腳前掌的肌肉韌帶就會有所緊張,這是人體為了維持自身平衡所產生的一種條件反射,是人體本能平衡調節一個功能,(人體本能是指人類進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或自我防御能力)。只要我們把身體后仰擺正了,腳前掌的肌肉韌帶就會自然放松了。 但是如果后仰過度,腳跟的肌肉韌帶也會緊張起來,說明我們的身體后仰重心后移了,此時只要將身體稍微前傾調整,腳跟的肌肉韌帶也會自然放松了。 如果我們的身體向右側傾斜了,右腳底外側和左腳底內側的肌肉韌帶就會緊張起來,只要我們把身體向左擺正了,右腳底外側和左腳底內側肌肉韌帶就會自然放松了。 同樣,如果我們的身體向左側傾斜了,那么,我們的左腳底的內側和右腳底的外側肌肉韌帶就會緊張起來。所以,只要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向左擺正了,那么,同樣左腳底的內側和右腳底的外側肌肉韌帶也會自然放松了。 (待續)
|